思想上要有高度,思想肤浅的人,对问题和现象的认识,常常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做到深刻。而思想有深度的人,能抛开表象,直指问题的核心。下面跟随我具体了解思想上要有高度。
思想上要有高度1学识理论上决定着思想高度,尤其在这个信息时代,从四面八方接收的信息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个人的选择和思维方式。
如果自身不能冷静清晰的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很容易被左右,而变得盲目从众,失去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最终成为活着的“机器人”。
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知识更新迭代如此迅速的时代,保持初心,不断学习进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就会思想退化,井底之蛙,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甚至与时代脱节,失去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个人的学识对一个人的发展和行为都至关重要,尤其在这个资源有限,弱肉强食的社会。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不是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内在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是否有信心支撑你应对一切不确定的风险,一路向前。
毕竟新知识的更新迭代瞬息万变,所以才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至理名言。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不管处于什么阶段,哪个位置,哪个年龄。什么形势,都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补充和提升。
学识的高低是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
学识最原始的提升就是“读万卷书”,通过读书,能够让我们直接对话不同阶层的思想,汲取优秀先辈 ……此处隐藏2088个字……权下,一般人的思考、表达是无效的,不仅想也白想,甚至还会造成灭顶之灾。因此,就从不敢想,到不敢说;从不愿想,到不愿说;从懒得想,到懒得说。结果,最终形成了怠惰因子,而这怠惰因子便导致了思维的僵化。于是,人们习惯于接受圣人现成的教诲,懒得自己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别人现成的经验,懒得自己多作分析。
第三,把知识转化为见识。
有知识不一定有见识。没有见识谈何思想有深度?君不见有些文章,有些讲话虽然能体现出一种材料的丰富性,体现出一种知识积累的“厚度”,但往往没有深度,没有“透”度,道理没有讲透彻,理论与实际不相联系。读来、听来热闹非凡,但读后、听后常常会给人一种空洞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作者、讲话者的知识没有转化为见识,尚未把从他人书本上读来的东西,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仅拥有知识,而且知识升华到“非这样做不可”的信念时,就成了见识。
通过自己的所知,能强烈认识到“非这样做不可”。像这样,将知识升华为一种信念,这就叫见识。
要知道,一个人仅有知识,而没有见识,那就是纸上谈兵。战国时期的赵国人赵括就是纸上谈兵的典型人物。
据史书记载,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家大事,认为天下没有能比得上他的。他曾经和父亲赵奢谈论兵事,父亲都难不倒他。但他父亲并不认为他有能力。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见识。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积累丰富的知识,还要把知识转化为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