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范围大还是认知大,“认识”与“认知”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两个词语,认知”和“认识”概念都用于表征人类个体反映客观世界的心理活动过程及结果。来看看认识的范围大还是认知大。
认识的范围大还是认知大1认知更大;
首先,认识是过程,认知是结果。
认识是对一项知识或者事物进行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是信息加工后形成的结果与应用。
比如,一只羊。通过文字、语言描述,图片、视频观看等途径,你能够识别出“羊”,这个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或者说,你对羊有了认识。羊有什么价值用途、如何繁殖与饲养等,则属于对羊的认知范畴。
认识,可以说是通过各种渠道信息,将某种事物具象化以进行识别。认知,具有规律和场景的特点;只有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应用场景,才能说是“认知”。
认识是Know What,认知是Know How。
认知与认知在定义、主观客观性、使用范围三个方面是不同的。
1、不同定义: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思维活动。认知是指人们获取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主观和客观是不同的。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知过程的产物。一般来说,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感觉、知觉)和思维(想象、联想、思维)都是认知活动。认识的过程就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 ……此处隐藏422个字……的认知是粗浅的。当然,实践并不一定是对任何事物都要亲身实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的规律总结和场景积累。
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认识一致、认知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在实践的积累不同;有的人可以在认识的同时就形成认知,就是长期实践的认知积累。比如对羊的认知度高的人,当认识鹿后,自然会对鹿的用途、饲养产生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源于对羊的认知,是认知的'共性化作用。实践得越多,认知的共性化程度会越高
认识,是对某种事物图像化于记忆,是将客观主观化;认识的多少,决定了思维的结构化程度。认知,是把脑海想象中的事物现实化于世界,将主观客观化;认知的多少,决定了思维的逻辑化程度。
然后,真正的共识,需要“认识”与“认知”共同一致。
达成“共识”是一个组织或一个团队有效工作和发展的基础。真正的共识,需要“认识”与“认知”的共同一致。
木匠、砍柴人和树的故事,是典型的认识相同、认知不同的案例。树,是共同的“认识”;之所以,树在他们眼中有了木材与柴火的差异,就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同”。真正的共识,一定是“认识”与“认知”的共同一致。
“认识”的共识往往是相对容易的,只要大家的客观信息是一致的。“认知”的共识常常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对于新生事物,除非团队成员有着共同的实践经历;否则,“认知”的一致通常需要经过共同的实践才能达成。
最后,“认识”与“认知”同知识的关系。
从知识角度,认识是对知识的积累,认知是对知识的应用;认识是一种知识获取的能力,认知是一种知识转化的能力。只有认识,没有认知,无法输出;只有认知,没有认识,缺乏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