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周公解梦是根据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解梦书籍,它对人的七类梦境进行解述。书中的周公就是周公旦。下面就来了解下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
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1周公解梦的由来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一位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勋,后世尊他为先贤。
春秋时期的孔子非常崇尚周公的为政,他从小就学习西周流传下来的六艺知识,掌握了西周的黄章制度,他对西周的制度非常尊崇,认为西周社会是尽善尽美的社会,而周公也成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以致于常常梦到周公。
后来孔子从政于鲁国,他决心恢复西周的制度,旅行仁政,建立西周式的国家。可是他的主张遭到了当政权贵的竭力反对。
最后,他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结果处处碰壁,只好又回到鲁国,此时他已年迈体衰,叹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缅怀先贤,宋代苏轼的《周公庙》就用了这个典故:“吾今那复梦周公,尚春秋来过故宫。
周公解梦的故事
1.晋侯梦病入膏肓
成公十年,晋侯(景公)日有一梦,大为凶险,是噩梦入侵。在梦中,他先看到一个大的厉鬼,头发蓬乱而长,从头拖到地上,并且捶胸顿足地朝着自己大声吼叫说:“你杀了我的孙子,太不义了,我一定要请求上天来惩 ……此处隐藏939个字……所以他死了以后,被后世尊为“元圣”。
二、孔子崇拜周公,志欲行周公之道
孔子十分推崇周公的周礼和儒家理念,在年轻的时候,“志欲行周公之道”。日有所想,夜有所梦。
因此,孔子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周公,希望在梦里得到周公的教诲。
但是,孔子在鲁国却处处受到排挤,于是在他55岁的时候,开始周游列国。
可14年期间,他的治国理念仍得不到诸侯的'认可。孔子在68岁的时候,心灰意冷地回到了鲁国,也没得到鲁侯的重用,只做了个有名无实的闲官。
孔子在71岁那年,有人猎获了一头麒麟。孔子说:“丘,犹麟也!麟之出,因不遇明王而遭害;丘生不逢时,不遇明王,故吾道难行于世,而终至于穷矣!”
孔子穷其一生,他的“道”也没有得到实现,满腔愁绪无处诉说。
于是,他就把治国理念写进了《春秋》,让后世的君主和掌权者都看到这本书,以推行他的“道”,让他的大“道”不灭。《史记》记载,孔子在71岁那年,也就是获麟这一年,“乃因史记作春秋”。
三、“周公解梦”的由来
随着生命终点的渐渐临近,孔子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实现不了了,于是就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连他崇拜的周公都不到他梦里来的。
所以,孔子是借周公之梦,来感叹自己追求的“道”得不到实现。这就是“周公解梦”的由来。
孔子写作《春秋》两年以后,于公元前479年去世,享年73岁。
汉初的贾谊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